指導
主辦

©2021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建議瀏覽狀態 1280 x 800 以上.
傳統藝術根植於民,隨著歷史的推演、世代的傳承,淬鍊成生活智慧的結晶,亦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。本中心肩負統籌臺灣傳統藝術調查研究、典藏保存、及展演推廣的重要使命。近四年來,為落實文化部「前瞻基礎建設—城鄉建設—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」之政策目標,規劃執行「重建臺灣音樂史計畫」,逐年蒐羅臺灣音樂珍貴史料,而《臺灣音樂年鑑》的編纂即是該計畫的核心項目之一,將現今全民生活中豐富的音樂生態做詳實的觀察記錄與評介。
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,臺灣在2月至6月間藝文活動受到限縮衝擊,文化部對受武漢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,發布實施「紓困振興辦法」,以「防疫為重,紓困並行,振興在後」為原則,快速推動多項補助機制。在疫情較為嚴峻的上半年,文化團體的公開活動及國際交流計畫延期或取消,轉而進行內部人員培訓、節目數位化、錄製出版及研究等工作,疫情解封的下半年,藝文展演活動迅速復甦,民眾也以「報復性消費」滿足對藝文參與的渴望,全年的音樂類活動及事件數量與往年近乎持平。
《2020臺灣音樂年鑑》田調的足跡,涵蓋臺灣北、中、南、東部以及離島地區,具體而微地記錄臺灣民眾音樂生活、歲時祭儀、傳習推廣、研究出版成果和文化政策實施情形。從多篇精闢入裡的觀察剖析,可發現音樂藝術以多樣的姿態開展:除了傳統的呈現形式外,亦透過影視媒體、數位科技擴大傳播力;從傳統藝術中汲取精華,經由創作改編,賦予新的面貌與生命力,並受到金曲獎、傳藝金曲獎、金音獎等獎項肯定。臺灣多元族群的不同信仰與祭儀活動,充分反映民眾對自我族群文化的認同和凝聚力;各地傳統音樂結合觀光進行展演,積極推動藝文產業生態鏈;藝術音樂面向上,則鼓勵國人創作,呈現蓬勃發展的樣貌;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開幕,讓人更加關注新穎浪潮與期待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。
本書得以付梓,有賴主編張儷瓊教授召集超過全國各地80位音樂界專家學者、研究助理們用心戮力的投入,以及中央、地方政府單位、民間團體慨然提供資料與協助。期許臺灣音樂年鑑的調查研究工作持續進行,逐步累積完整的音樂史料,為後代子孫留下彌足珍貴的文化印記。